吉林通化发布消费提示:谨防食用野蘑菇中毒 发布提醒人们注意安全
中国消费者报长春讯(李丰 记者李洪涛)眼下正值野生蘑菇生长旺季,吉林谨防为防止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通化提示发生,吉林省通化县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出消费提示,发布提醒人们注意安全,消费防止食用野蘑菇中毒事件的食用发生。
据该局工作人员介绍,野蘑蘑菇也称蕈类,菇中属真菌植物,吉林谨防味道好、通化提示营养高,发布是消费我国城乡广大群众经常食用的植物性食物。有些野蘑菇有毒,食用吃了以后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。野蘑我国有毒蘑菇约100种,菇中据资料记载可致人死亡的吉林谨防至少有10种,它们是褐鳞小伞、肉褐鳞小伞、白毒伞、褐柄白毒伞、毒伞、残托斑毒伞、毒粉褶蕈、秋生盔孢伞、包脚黑褶伞、鹿花蕈等。由于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外形相似,极易发生误食中毒。
毒蘑菇中毒大多由于个人或家庭采集野生毒蘑菇,缺乏识别经验而误食中毒。毒蘑菇中的毒素比较复杂,一种毒蘑菇可以含有几种毒素,而一种毒素又可存在于几种毒蘑菇中,所含毒素的多少也因地区、季节、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各异。毒蘑菇中毒潜伏期有的为2—24小时,有的仅为10分钟,不同的毒蘑菇引起的中毒症状不同,毒蘑菇中毒早期大多都会出现胃肠道症状;有的病例表现为神经精神型,即除胃肠炎症状外,还可于1—6小时后出现出汗、流泪、心动过缓等症状,有些病人可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表现。还有一种为溶血型,除胃肠炎表现外,可出现溶血、肝脾肿大等。而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,典型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肝区疼痛等,部分患者可伴有精神症状。目前,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殊疗法,故病死率较高。
鉴别蘑菇是否有毒,应注意以下几点:最好不要自行采摘、食用野生蘑菇,也不要在流动商贩处购买新鲜或干的野蘑菇,尤其是自己没吃过、不认识或对是否有毒把握不大的野蘑菇,不要贸然采摘食用;对过于幼小或过于老熟或过于鲜艳或已霉烂的野蘑菇,不宜采食;烹调加工野蘑菇经洗净后,宜先在沸水中煮3至5分钟,弃汤后再炒熟煮透;有些毒蘑菇中的毒素与乙醇反应会加重中毒,进食蘑菇时最好不要饮酒;特别提醒餐馆、民俗旅游接待户不要采购野生蘑菇,应在干燥、通风场所贮存蘑菇,同时避免与有毒、有害、有异味、易挥发、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,对购买量较大的或长期在某个种植基地购进的食用菌,应注意索取证明蘑菇食用安全的有关文件。
如果在食用蘑菇10分钟至48小时内,出现头昏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腹泻、烦躁不安、幻觉等症状,怀疑吃了毒蘑菇,要大量饮温开水或稀盐水,然后用汤匙压舌根进行催吐,以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,并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,还应保留样品供专业人员鉴定及救治参考,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。
通化县市场监管局提醒经营蘑菇的饭店,要提高警惕,严把采购关,确保食品安全。
责任编辑:李佳榕
相关阅读
- AI代写作业,家长该反思了
- “三规范一承诺” 哈尔滨多措并举保障特殊食品安全
- 香港食安中心检出龙眼样品二氧化硫含量超标
- 北京石景山:开展“光盘行动”专项检查
- 2025年六安市将培养92名乡村医生
- 浙江杭州:77万只钢瓶实现全链式数字监管
- “三规范一承诺” 哈尔滨多措并举保障特殊食品安全
- 近五成抽检样品耐火极限不达标 四川约谈10家彩钢夹芯板企业
- 国家医保局印发《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办法》
- 东港兴远洋:对标香港鲤鱼门,打造年产3万吨优质水产品集散地
- HPLC法同时测定医用橡胶中4种添加剂(三)
- 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成效
- 中国经济新春面面观
- 藜麦的营养及其淀粉特性的研究进展(四)
- 吉林蛟河: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
- 吉林蛟河: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
- 神幻之恋1.2全流程攻略秘籍详解 隐藏英雄密码解锁技巧与神秘角色获取指南
- 四川富硒产品检测中心成立
- 普通轮毂贴上车标“秒变”名牌 重庆曝光5起侵权假冒典型案例
- 佛山发布全省首个《特殊食品诚信经营单位建设规范》团体标准